基坑开挖的应急预案有哪些?
根据工程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及施工特点、自然环境条件,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塌方、涌水等类似突发事故,设置严密有效的监测系统,做好预控工作,一旦出现苗头,立即采取应急措施,防止事故的发展扩大。
1、应急内容
工程一旦发生事故其直接损失和社会影响将远大于一般的土建工程,因此在施工中采用风险管理的科学方法,全过程、全方位地分析、监督、控制、处置各种风险因素,确保工程安全。为此,施工单位应编制本工程的围护结构施工、基坑开挖施工的应急内容建议如下:
A、坑底出现流砂;
B、基坑纵向边坡失稳滑坡;
C、坑底隆起;
D、基坑围护结构位移过大;
E、围护结构缺陷,导致基坑开挖阶段渗漏水甚至涌土、喷砂;
F、周边建(构)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和危险性变形。
2、应急预案
(1)坑底出现流砂
A、停止开挖基坑
B、回填土方压住流砂
C、分析原因,制定进一步对策:采取坑内降水补救措施,降低地下水位,阻止流砂的发生。将板桩紧贴围护结构打入坑底。增大围护结构入土深度,减小动水压力,阻止流砂发生。
(2)基坑内纵向边坡失稳滑坡
A、如边坡坡度太陡,修复边坡时应放缓边坡。
B、加强基坑周边地面明排水,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地面水侵入基坑。
C、采取边坡内、外降水的补救措施。
D、修复塌方或滑坡的边坡前,先在坡脚外做临时支护,再按安全坡度放坡修复边坡,并做好护坡工作。
(3)坑底隆起
A、加设基坑外沉降监测点
B、坑内加载或坑内沿周边插入板桩防止外土向坑内挤压,坑底土体降水处理。
C、坑内按实际情况作坑底地基土加固,然后挖至标高。
(4)基坑围护结构位移过大
A、立即停止开挖,在薄弱部位紧贴土面设置临时支撑,控制围护结构继续位移。
B、根据监测报告和位移情况,找出围护结构位移原因,制定具体对策。等到坑内井点预降水达到降水深度,坑内外地基加固土体达到龄期或设计强度时再开挖基坑;严格执行分段、分层、分块、限时开挖要求,限时支撑到位的基坑开挖原则。
(5)围护结构缺陷,导致基坑开挖阶段渗漏水甚至涌土、喷砂。如果开挖过程中发生渗漏,应视渗流部位、流量、渗漏点大小分别采用下列方法:
a.如果渗漏点局限于开挖面以上,且渗漏量不大,宜采用双快水泥抽槽压注聚氨酯的方法封堵。
b.如果渗漏点局限于开挖面以上,且渗漏量不大,宜在渗漏点打入泄水管,用钢管和双快水泥封堵泄水管周围,待周围封堵材料达到强度后关闭泄水管阀门。
c.如果渗漏点延伸自开挖面上至开挖面以下,应在基坑外渗漏点附近压注双液浆,注浆采用压力控制,最高压力不得超过 0.3Mpa。
d.如果渗漏点延伸自开挖面上至开挖面以下且流量较大,应在基坑内局部回填至流量减小后,在基坑外渗漏点附近压注聚氨酯。
e.如果渗漏点不明,水流自开挖面下向上涌出,应立即停止开挖,局部回填直至渗漏停止,然后采取上述基坑外注双液浆措施。
f.如果渗漏水流混浊,且渗漏时间较长,应注意渗漏点附近可能存在严重的土体流失,出现空洞,此时严禁重型机械靠近,并应立即采用振管注浆方法填补空洞。
(6)周边建(构)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和危险性变形。
A、停止降水或控制降水水位。
B、采取回灌井回灌。
C、采取其它措施,例如沉降量大的一侧进行注浆等措施。
3、应急材料
A、黄砂:在基坑施工发生周边建筑物位移、变形异常后,在补救措施中常会牵涉到用黄砂在细部回填,故现场将预先储备黄砂,并准备尼龙袋和袋装砂;
B、型钢:基坑发生周边建筑物位移、变形异常,支护结构位移异常后,利用型钢在基坑内架设支撑等方式减少基坑的变形位移,阻止情况进一步恶化,现场应预先储备 H 型钢、角钢等钢材。
C、发电机组:基坑降水施工过程中、基坑报警抢险过程中,一旦发生停电事故,应启动备用发电机组保证正常供电。发电机组功率等参数应满足现场需求。
D、此外还应备用足够的电焊机、吊车、挖掘机等与基坑应急抢险有关的其它装备。
版权保护: 本文由 沉降之家 原创,转载请保留链接: http://www.chenjiangz.com/bianxing/122.html
- 上一篇:小角法原理及在基坑水平位移监测中的测量步骤
- 下一篇:基坑土石方开挖有哪些技术要求
相关文章
- 2018-12-08·基坑变形监测的巡视检查有哪些内容
- 2018-12-03·基坑变形监测什么时候开始监测最合适?
- 2018-11-12·基坑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如何进行分析
- 2018-11-03·基坑监测过程中需要的注意事项汇总
- 2018-11-02·基坑监测边坡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的影响因素